69书吧 69shuba,最快更新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半夜睡得正香的时候被人暴力叫醒是一种什么体验相信没有人会对之报以好脸色。对这个问题高度一致的答案使得众人一下子代入到情境中,连平日里的哥吹苏辙嘴角都抽了抽,好险凭着一腔兄弟爱才没有流露出“你真是莫名其妙”的眼神,含蓄道

  后人确实颇为偏爱兄长。”

  又是“弟弟,捞捞”又是“张怀民”的,其他人哪有这样的俳优折段。

  被偏爱的苏轼本人

  别太荒谬。

  “偏爱是指这样胡乱排演的偏爱吗”他皮笑肉不笑,“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苏子瞻便是这样半夜三更扰人清梦的人”

  这话一出,苏辙和一旁的老父亲苏洵都沉默了,父子俩一致想起那些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的时节,自家兄长儿子兴致勃勃地半夜来敲门谈书的旧事。

  父子二人对视一眼,看向苏轼,脸上明晃晃写着你不是这样的人吗

  苏轼

  兄弟爱与父子情岌岌可危。

  这个段子大家应该很熟悉,故事原型正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楚棠放出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文句造语浅淡,叙事平易,一眼便知是一篇精美的小文。

  唐朝。

  眼光老辣的韩愈只看一眼,精神便为之一振。苏轼这篇文章,文气流畅、朴素淡泊,叙事而不故弄玄虚,写景而不铺排堆砌,通篇意境空灵坦荡,和时下流行的骈俪之风截然不同,竟是同他倡导的古文不谋而合。

  他没有料错,古文复兴果然是大势所趋

  韩愈胸中激荡,抽出日前李翊给他递的信件,提笔回书“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

  北宋。

  欧阳修亦是见猎心喜“苏轼这小文甚合我意”

  虽然中唐时期韩、柳二人已倡导古文,又以大量创作为古文之发展指出明路,然而晚唐李义山以后,骈俪之风复炽,及至国朝流波未绝,他不喜这些空洞浮华之词,欲再挽颓波,有此笔触,苏轼必是他复兴文风的一员大将

  两位古文大家被这如行云流水一般的文笔所吸引,其他人却被刚刚的视频带得有点歪

  “怀民亦未寝他不是寝了吗”这是刚刚模仿完视频的吃瓜群众。

  “可能苏轼觉得他没寝”旁边的同伴有些不确定。

  “那张怀民怎么没有发脾气还相与步于中庭。”

  “他们是朋友嘛”

  “嗯望日将至,我明晚三更来寻你散步”

  “滚。”

  张怀民是苏轼在黄州认识的朋友,虽然这篇小文已经被大家恶搞成了段子,但也有人考据说,彼时张怀民刚被贬官到黄州,苏轼换位思考,担心朋友心中郁结

  难解、长夜孤苦,特意来找他说话,劝慰于他。

  “原来是这样”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原来他们两人同病相怜啊”

  “苏轼连这都考虑到了,他人还怪好的累嘞。”

  一时间,苏轼风评迅速回转。

  驿馆。

  苏轼的脸色终于被救回来了,他轻哼一声,面色稍霁“我就说我不是那种半夜扰人情梦的人。”

  复又想起张怀民同样被贬,黄州偏远,那人乍然到处,心中定然寥落吧那流放日记写得这样情真意切,估计是对他知之深深,又从他的身上照见了己身。苏轼叹了一口气,希望以后还能遇见这位落难知交吧

  另一时空,张怀民听到水镜揭露这一段隐情,不由得也想起了那位黄州故友。他自知自己无德而致留名千古,定是因为苏东坡那一篇夜游,让他传名,使他以一种颇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活跃在后世,最后又在这神异的水镜中被人提起。

  此生何幸,寥落之中能遇得这样一位挚友。

  张怀民笑了,他以手拍案,学着先前听到的旋律一边打拍子一边低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北宋,李府。

  李清照对苏轼的这篇文章很熟悉,百戏归百戏,她真实的看法和考据是差不多的,当下便笑道

  “夜游当然可以遣兴啦那日我与几位姐妹往溪亭游赏,夜色下的荷塘可是漂亮得紧就是很容易迷路,一不留神我们的舟子都划到池心去了,吓得池中鸥鹭惊翅乱飞,可把我们也吓了一跳”

  想到出游的趣事,李清照忍不住笑出声来。李格非看着女儿畅快的样子,又好气又好笑

  “你啊,一天天的心思都在外面,哪有点大家闺秀的样子”

  李清照撇撇嘴笑得讨巧“我若是像个闺秀,爹爹怕是第一个不满意。”

  “你这丫头”

  李格非摇头,眼中到底是爱多于责。

  不管怎么说,张怀民对苏轼当时的心境把握得还是比较准的,这可能就是朋友得天独厚的优势吧

  苏轼博学高才,为宋词创作再起新风,但宋词的辉煌显然不是苏轼一人能铸就的,苏轼之后,又有哪些传世词人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新的课文学习。

  首先,我想请大家看两幅对联,想一想,这两幅对联各说的是哪位词人呢

  水镜上应声出现两幅对联,众人纷纷抬头去看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苏轼是豪放词人,此人也是豪放一派”欧阳修颇感兴趣的猜到。

  和他同样想法的人还不少,他们倒是有些不平了“婉约为正,怎么竟是些豪放词了,婉约词难道不好吗”

  “不过话说回来,继东坡高唱,哪个词人能和苏轼相提并论啊这人就是前面说的,豪放词的另一位代表”

  “那能比得上苏轼吗

  ”

  众人议论纷纷,另一边,南宋,京师府邸。

  看清全句的陈亮一拍桌案,猛然回头看向对案的好友,语气确定“美芹悲黍幼安,这对联说的是你”

  辛弃疾心中也有了猜测,悲黍,即诗中黍离之悲;美芹,约莫是说他当年上的那折美芹十论,加上后面的南宋,基本已经可以肯定了。

  可是,他却并没有如常人所想的那样激动,而是眉眼郁郁地叹了口气

  “同甫兄,不瞒你说,词章名世固然令我可喜,可国事如此,对联中又隐有哀音,实在是令我可悲啊”

  “唉”

  陈亮知他心思,也跟着叹息一声。但他到底不愿见好友如此悲观,随即便打起精神劝慰道

  “文章名世总是幸事,又于东坡同列,幼安高才,百世共睹。此番水镜评说,说不定能窥得什么机缘呢这般丧气,可不像你。”

  辛弃疾听罢,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让同甫兄取笑了同甫兄言之有理,谋事在人,我等且听听看吧”

  这边好友和乐,北宋,汴京皇宫。

  赵匡胤立青了脸,什么宋词辉煌传世名家全然烟消云散,眼里心里只剩得两个字

  “南宋”

  他从牙缝里挤出这个词。终于,他要看到那些不肖子孙做的好事了吗

  一联之中的信息何其多也,各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判断,既谈黍离,这个词人的作品必然不得轻松了。众人做好了被虐的准备,再去看下一联。

  “闺中苏辛,别是一家,这是个女词人”

  晏殊当即大吃一惊。

  “闺阁之女,而可与苏辛平列,这评价,不低啊”范仲淹捋须感叹。

  唐朝。

  众人惊讶了一瞬倒是接受良好,大唐民风开放,几乎是人人能诗,不少女儿佳作,读来也颇为清新,眼看着后世出了位女词人,纷纷抱着好奇的心态,只等快些一睹佳篇。

  中唐。

  被挑起兴趣的白居易一边饮酒一边与好友元稹说到“闺阁之中多有风流,旧时蜀中才女卓文君便善辞章,我朝上官婉儿、薛涛等女亦能文。倒是不知何等女子,才能与苏轼同列啊”

  元稹笑着点头“我也是好奇得紧。”

  武周。

  则天皇帝靠在软榻上轻轻抬眼,脸上颇有些兴味“哦是位女子”

  她微微抬手示意正在打扇的上官婉儿停下,撑臂坐了起来,复又对上官婉儿招了招手“婉儿,那你可要与朕好好看看。”

  “是,陛下。”

  上官婉儿柔柔应道,心中已然生出了几分好奇。

  北宋。

  李清照看完对联也觉得欣异“大宋还有这般女子吗闺中苏辛“她微微拧眉“苏轼的词也写得不怎么样啊”

  听清女儿嘀咕的李格非脸色一变,低声斥道“又在胡说,苏学士有太白、子建之才,天下闻名,又是为父的老师,岂是你能妄意评说的”

  李清照闻言不着痕迹地撇撇嘴,本便不好嘛哪有人把词写得像诗似的,词明明有自身之特性

  “别是一家”

  李清照默念着水镜里的词句,只觉这对联中的女词人的见解和自己的想法颇为相合。对联里还说她喜欢金石,她们的兴趣是多么相似

  等等,金石、女词人、别是一家,她想起先前楚棠提过的名字,心中忽然升起一个荒诞的想法

  这闺中苏辛,说的该不会是她吧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808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vip小说网站阅读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最新章节,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69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